距離 第一階段目標每月 600 人支持 還差 600 人

600 人
1600 人
3000 人
齊柏林空間 營運暨環境教育經費募集

還記得嗎?在《看見台灣》裡這片土地生動美麗的樣子
十年過去,那乘載著環境永續理想的直升機 已飛進 80,000 多位孩子的心中
藉由地景影像的「看見」喚起更多守護台灣的心

當我們能用不同的視角看見台灣時,
我們就已經在心裡面,種下愛護環境的種子。——齊柏林
當我們能用不同的視角看見台灣時,我們就已經在心裡面,種下愛護環境的種子。
——齊柏林

12 年前,齊柏林,不只帶我們看見台灣
更用生命為全台灣
上了一堂最珍貴的環境課

「那是我第一次在飛機上,流下眼淚... 」當年,莫拉克颱風肆虐,土石崩塌、房屋全毀、寶貴生命逝去。看見毀天滅地般的景象,讓齊導決定全心投入空拍,要把他所看見的一切,讓更多人「看見」。

齊導放下公務員身份、優渥退休金,踏上《看見台灣》的飛行之旅,從 2013 年起,感動無數台灣人,促成產官學對國土永續發展、環境保育的重視。

多年前的努力,讓我們如今能看見的,
不再只是土地的哀愁,還有不同階段的重要成果...

從一個人 齊柏林 到一群人 看見・齊柏林基金會

12年前,《看見台灣》記錄了 16 大環境危機,工業區空氣污染、山坡地超限利用、海岸濕地面積減少,以及極端氣候、地震天災的影像,都讓我們看見必須持續透過環境教育,培養更多下一代的台灣環境守護者。

7 年來,看見・齊柏林基金會從零開始,憑藉對環境的信念與熱情,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快步前進。即便面臨再多障礙、困難,我們仍堅持「永續、扎根、傳承、志業」的核心理念,為下個世代開拓視野,傳承環境教育的種子。

從「數位典藏」到「環境教育」、「齊柏林空間」到「尋找下一個齊柏林」、「環境教育基地營」到「環境台灣校園推廣」、一步一腳印的「校園公播」,我們從不曾停歇。

感謝在這場永無止盡的馬拉松裡陪伴我們、並肩努力的人,期盼有更多的人支持,持續寫下更多永續故事,傳承齊導演一生堅持的夢想。請加入我們,一起守護台灣,用影像、用行動、用教育,創造改變的力量!

齊導起步、基金會接棒,我們一起走過的足跡

左右拖拉或滑動觀看更多

一個人,在空中25年,只為記錄深愛的台灣土地

2013.11.01

《看見台灣》上映並獲廣大迴響
感動無數深愛土地的台灣人

2018.02.21

「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」成立
一群人接棒齊柏林精神,讓看見的力量在台灣扎根

2018.12.27

《齊柏林空間》共建計畫啟動
獲得 8,052 人支持
打造全台唯一的空拍影像展覽空間

2019.04.22

《齊柏林空間》落成
成為聚焦台灣故事的影像基地

2020~至今

「環境教育基地營」以齊柏林空間為基地
打造專屬課程,讓孩子對家園產生更多認同與關懷

2020~至今

「環境台灣計畫」在 22 縣市校園依序推動
透過學生大使與主題教材,提升孩子家園守護意識

2020~至今

「飛閱台灣全家鄉」攜手全家便利商店
走入社區,打造全齡無邊界環境教育場域

2021~至今

每年 92 場《看見台灣》校園公播
讓齊柏林的視野成為每個孩子改變的起點

2021~至今

與新北市合作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
發掘環境紀錄新世代,給予具體支持

2022.04.22

重建「iTaiwan8」,打造全台唯一空中影像資料庫
優化搜尋系統,開放全世界授權使用

2022~至今

「齊柏林種子學苑」讓影像創作成為日常
引導孩子記錄生活點滴、分享環境故事

2023.06~12

《看見台灣》10週年系列活動開跑
看見改變、傳承信念

2024.06.26

榮獲第九屆「國家環境教育獎」優等獎
肯定基金會環境教育影響力

2024~至今

創設「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」
鼓勵更多空拍愛好者投入土地影像記錄
讓「尋找下一個齊柏林」的藍圖更加完整

2024.10.06

榮獲第八屆「堉璘台灣奉獻獎之公益新秀獎」
展現各界對基金會環境教育成果的肯定

2024~至今

發起「看見.環境生活節」
匯集多元綠色解方
提供全民永續生活的嶄新想像

一個人用電影,喚醒了一代人,看見台灣

一群人用行動,帶動下一代人,改變台灣

2018-2024

深耕環境教育,影響逾 8 萬名學生、近 30 萬人!

  • 368 場

    《看見台灣》
    全台校園巡迴公播
  • 500 場

    環境空拍影像展
    深度導覽
  • 35,000 筆

    珍貴影像數位典藏
    建置 iTaiwan8
    空中影像資料庫
  • 80,000 名

    小學至大專學生
    參與環境教育
  • 100,000 人次

    參觀「齊柏林空間」
    環境空拍影像展

這些年的努力,讓我們在守護環境的路上多了許多夥伴
大家的動人回饋,都使我們加倍齊心創造更多改變的力量

左右拖拉或滑動觀看更多

「這些血氣方剛的孩子聆聽導覽時,有一種思辨的專注…,直接卻真實的反應,讓我感動萬分,更加覺得教育真的不能等…,我很慶幸帶他們進入「齊柏林空間」,播下一顆顆綠色的種子」

竹光國中齊柏林班|莊依萍老師

走進齊柏林空間,透過張國珍老師導覽,我覺得自己看到了更深的層面,每一張照片,每一段影片,都引導我從表面的「是什麼(what)」進入「為什麼(why)」的思考。

作家、國際NGO工作者|褚士瑩

帶領學生參觀首展「見山」尤其感動,經由從無機會體驗的飛行角度看見台灣山岳的壯闊,油然而生的疼惜土地胸懷,齊導演已經在台灣年輕人的心中,埋下無數的「齊柏林台灣學」的種子。

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|曾義明

再次折服、再次感動、再次緬懷。謝謝齊導的付出,也非常謝謝基金會願意辦展,作品與策展兩者之間搭配的非常好,門票也不貴,非常推薦大家去看展!!

觀展民眾|A. Wu

Love from Los Angeles, California! Thank you for your amazing contributions to sharing the world how beautiful Taiwan is.

美國遊客|Tiff, Bri, Max

在「環境教育基地營」裡,學生們比平時在學校上課時更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,也懂得主動思考問題。學生們針對「生活減廢」議題,熱烈交流著不同的看法及意見,提出食衣住行育樂上可以改善的消費行為,這些討論都讓彼此激發了各種由小事落實環保的可能。

九德國小老師

《看見台灣》的放映,師生們從驚訝、感嘆,到憤慨、激昂,最後轉為感動、期許。透過齊柏林的眼,我們認識了台灣的美麗和哀愁,更體悟到環境保護刻不容緩。

苗栗新埔國小|教導主任

從旅遊業退休後,加入數位典藏志工。讓我增長很多的知識,透過細心觀察比對,一邊整理照片,一邊像是穿越時空、跟著齊導在空中記錄著台灣的變化。感謝能加入基金會,讓我歸零,重新尋找人生的價值。

數位典藏志工|李淑齡

野柳國小的孩子看完《看見台灣》後,也開始關心他們身邊的野柳海域是否發生類似的環境變遷?基金會結合影像公播與環境議題解說的作法,成功觸碰到孩子的內心深處。

野柳國小前校長|張錦霞

感謝齊柏林環境紀錄獎支持我完成「七股光電啟示錄」,藉由影片讓更多人了解光電議題,引發更深的省思!期望「齊柏林環境紀錄獎」鼓勵更多持攝影機進入現場,關心環境的紀錄片導演,拍出更多台灣土地的故事!

2024年齊柏林環境紀錄獎得主|黃淑梅

讓孩子們因為看見台灣這震懾的美,會想要珍惜自己美麗的家鄉,校園公播就此有了非凡的意義。我很高興能為延續齊導守護這片土地的理念,盡一份心力。

台中益民國小|林老師

看似枯燥的屬性資料建置工作,就像解謎遊戲;透過影像畫面中隱藏的蛛絲馬跡、拼湊出線索,最後解出正確答案。每當我能找出影像中的正確座標,以及內容描述時,就會得到一股小小的成就感。

數位典藏志工隊志工 | 鄭憶南

感謝基金會提供真理大學同學每學期的參訪與環境教育,不僅提供產學合作,銜接就業,更讓同學深化與傳遞永續觀光的精神!

真理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|紀宗衡

一眨眼,我已在展館累積了超過 1,400 小時的志工服務。每當值勤時面對觀展者,主動上前幾句介紹分享,可以協助觀眾多一些對家園的理解與感動。在這裡,知識的學習應該是次要的,有緣能播下愛護土地的小小種子,我很幸運,更感到驕傲!

展館服務組志工丨張國珍

透過志工服務,我學會主動關懷別人也更有同理心,每當有民眾向我致謝,跟我分享他們從影像中得到的感動,我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喜悅與成就感。

展館服務組志工丨朱美芳

一個人,或許走得快;但要走得遠,就得有一群志趣相投的夥伴同行。「齊柏林空間」撒下隱形的種籽,讓保護環境的心,在每一個身軀裡發生影響力。環保之路,因為有您的參與,路,越走越遠。

展館服務組志工丨洪家茵

基金會提供的專業課程和研習,給予志工非常強而有力的知識,環教組就像個大家庭,夥伴們相互學習、切磋,更幫助我從生疏逐漸成為能掌握環境教育知識、解說技巧的志工,獲益匪淺。

環境教育組志工、種子助教、展館服務組志工丨XinLin

一趟走讀齊柏林空間的體驗,是溫暖、是感動,也是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的捷徑。更重要的事,他會讓你更愛上台灣。

世界農業旅遊獎首位華人得主 方子維(少年阿公)

感謝全家零錢捐及大眾捐款支持
與我們一同走過這些不凡的旅程

台灣的下一個十年
將因這一刻的齊心齊力
有了更美好的可能

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 環境教育暨空拍計畫經費募集 經費用途

 經費用途 

  • 推廣環境教育
  • 數位典藏資料庫
  • 維運齊柏林空間
  • 重啟空拍計畫

擴大 2 倍服務量能 深化影像的力量

環境教育基地營
每年 2,000 名學童,透過壯闊的空拍影像與沉浸式遊戲,親歷台灣的美麗與哀愁,在孩子們心中種下「看見」的種子。從理解到行動,成為未來守護這片土地的力量。

《看見台灣》校園公播
每年走進 92 所學校,以影像為橋樑,搭配環境教育講師,讓學子進一步透過提問、討論,深入理解台灣的土地故事,點燃關心環境的熱 情;讓改變,從校園開始!

* 我們與全家合作#全家一起看見台灣五年環境關懷公益計畫,將支持 5,000 個孩子參與、230 個學校公播,尚有一半目標正等待經費募集。

跨時代的空中影像 仍有六成急需典藏

75,000張底片、60,000張數位照片、35,000段影片,齊柏林導演橫跨25年的台灣地景紀錄,尚待數位化、地景判識、製作屬性資料與後製管理後匯入「iTaiwan8空中影像資料庫」,為全民提供教育、研究和公眾資源。

這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,不只保留台灣地景的變遷資料,更是跨越時代的見證!

台灣唯一空拍影像基地 需要您的長期支持

這裡不只是展場,更是一扇看見臺灣之窗。

「齊柏林空間」過去五年已透過《見山》、《逐岸》、《映河》、《覓城》、《韌島》等主題特展,更在 2022 年成為環境部認證的「環境教育場域」,帶領人們看見台灣的壯麗與傷痕,感受土地的溫度與呼吸。

為了帶來最佳體驗,每年我們皆要付出 250 萬的維護費用(不含人事);您的支持,將能讓這扇窗持續敞開!

繼續看見台灣 共建島嶼土地的故事

七年來,每一幀影像,都像齊柏林導演的一次提醒,提醒我們勿忘他的初衷。基金會不曾放棄無人機與直升機的拍攝,只是礙於經費,每年拍攝次數極其有限,遠遠不及地景變遷之快。空拍計畫不僅是延續「看見」精神,更是為台灣空拍地景留下重要一刻。

每一次的起飛,皆需要您的支持,方能為台灣留下更多宏觀的影像故事。

因為傻,而不知道前方的路有多困難;不知道有多困難,所以,就不知道害怕。

齊柏林 導演

齊導近 25 年歲月,記錄台灣的美麗與哀愁,促成社會對環境教育的重視與轉變,更鼓舞「看見.齊柏林基金會」成立。

我們肩負前人奮力一搏的汗水、不捨土地的淚水,不畏困難走到今天。

守護我們福爾摩沙—美麗之島台灣,是場不能被中斷的接力賽,
有您支持,看見美好,共創未來!
  • 第一階段目標

    讓記憶成像 每月 600 人支持

    募集 30 萬經費/月

    加速數位典藏進度、優化齊柏林空間環境教育,讓與島嶼有關的記憶在孩子心中成像生根。

  • 第二階段目標

    以行動傳承 每月 1,600 人支持

    募集 80 萬經費/月

    為台灣尋找更多齊柏林們,接續拍攝記錄台灣土地故事;擴大環境教育量能,讓更多學生實際參與課程,從「看見」延伸為「改變」!

  • 第三階段目標

    將精神延續 每月 3,000 人支持

    募集 150 萬經費/月

    重啟空拍計畫,傳承齊導志業,定時記錄台灣地景與人文印象,讓這條見證環境變遷的時間之流得以延續,保存屬於全台的珍貴記憶。

感謝一路以來支持的夥伴

謝謝每一個接棒傳承的您,讓齊柏林精神,在台灣扎根、萌芽。

分享推廣捐款支持都能守護我們深愛的台灣;
從一個人的看見,變成一群人的行動,
有了您,我們就能觸動下一代人的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