堅守最後 1% ( 原生種守護者 )

常見問題

Q1

能活化整體部落產業發展,提供就業,維繫文化傳承,促進部落經濟與文化的雙重可持續發展。

更新時間:

Q2

提高年輕人的種植積極性,鼓勵他們參與到小米種植中,為傳承注入新鮮力量。

更新時間:

Q3

因原生小米種植減少,收穫節等儀式多用進口小米,失去傳統作物支撐的文化內涵。

更新時間:

Q4

未登錄種原庫的原生品系缺乏系統保護,易隨時間流逝徹底消失,加劇基因資源流失。

更新時間:

Q5

與各部落、地方協會、產業協會聯合推動原生種保護、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,形成合力促進小米復興。

更新時間:

Q6

原生品種是歲月沉澱和先輩培育的成果,其基因資源和文化價值獨特,一旦消失不可再生。

更新時間:

Q7

是重要主食,承載深厚文化內涵與情感紐帶,貫穿生活各環節,伴隨獨特祭典和儀式。

更新時間:

Q8

提供資金支持、技術幫助,或參與宣傳推廣活動,助力小米種植復興和文化傳承。

更新時間:

Q9

加強種植技術研究與創新,提高產量和品質,降低種植成本。

更新時間:

Q10

計畫與更多部落、學校、企業等合作,擴大小米種植的規模和範圍。

更新時間:

Q11

開發小米酒、紅藜牛奶餅乾、紅藜酵素、紅藜黑豆飲、紅藜清酒等特色產品,通過商業運作提高經濟價值,帶動更多人參與。

更新時間:

Q12

舉辦小米文化節、傳統祭儀展示,利用媒體製作視頻、發佈文章,傳播相關現狀與價值

更新時間:

Q13

計畫通過 “挖貝” 平臺募集 500萬元新台幣,助力小米文化傳承與復興7

更新時間:

Q14

近兩月小米銷貨量達 1.5 噸 / 月,商業模式已成形。

更新時間:

Q15

提供就業環境,實現產業永續及文化傳承,活化部落產業發展。

更新時間:

Q16

讓孩子從小接觸種植,瞭解文化內涵,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保護意識。

更新時間:

Q17

邀請老農和專家傳授播種、田間管理等技術,提供技術支持和物資補貼,鼓勵年輕人參與。

更新時間:

Q18

全臺 90% 原鄉部落收穫節用進口小米,僅 1 成用自種作物,威脅傳統儀式,使文化從傳承淪為形式表演。

更新時間:

Q19

原生品種消失速度快,如屏東排灣族 “紅藜小米” 近 10 年已滅絕,72% 原生品系僅存於記憶或未登錄種原庫,基因資源流失風險大

更新時間:

Q20

從 1952 年峰值 6736 公頃降至 2023 年的 23 公頃,主要因時代變遷等因素導致種植規模萎縮,僅為全盛期的 0.3%

更新時間:

Q21

關注我們舉辦的小米文化節、傳統祭儀展示等活動,或查看官方媒體發佈的文章、視頻,深入瞭解文化內涵。

更新時間:

Q22

基地遵循傳統種植方式,減少化學干預,注重生態平衡,雖未完全認證有機,但堅守自然培育原則。

更新時間:

Q23

每款產品均有專屬溯源標識,可通過官方網站輸入標識查詢生產資訊,確保正品來源。

更新時間:

Q24

是的,批量採購可聯繫客服洽談優惠,量大從優,同時支持企業定制,助力推廣小米文化。

更新時間:

Q25

可煮粥、製作糕點或釀酒等。我們會隨產品附贈簡易食譜,也可關注官方平臺獲取更多特色做法

更新時間:

Q26

可通過 “挖貝” 網路平臺查詢募款進度,或聯繫客服提供相關資訊,我們會協助查詢並回饋

更新時間:

Q27

保質期為 12 個月,建議置於陰涼乾燥處密封保存,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,以保持口感與營養。

更新時間:

Q28

原生小米加工保留部分天然特性,少量雜質屬正常。若雜質較多,可聯繫客服處理,我們將核實並提供解決方案。

更新時間:

Q29

是的,我們的小米產品原料來自土阪原生種生產基地,選用臺灣原住民傳統原生品系,助力原生品種保護與傳承

更新時間: